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
    tafalong - 學校介紹 | 2019-08-06 | 點閱數: 3329
    • 學校簡介
    • 學校沿革
    • 歷任校長
    • 學校故事
    • 學校位置

    太巴塱國小為位於光復東側,
    隔著嘉農溪與馬太鞍部落為鄰。 
    早期在這個地方很多螃蟹,
    因此便以「螃蟹(也就是太巴塱)」 命名。 
    民國八十九年太巴塱國小慶祝建校一百週年,
    走過一世紀歲月, 
    太巴塱國小可說是花蓮縣最古老學校之一,
    亦為全台少數超過百 年歷史的學校。
    校園以濃厚的阿美族風貌佈置,
    校門口聳立的門柱上以阿美族雕 刻做為裝飾,
    入口處地面也以螃蟹圖案用大理石鑲入的方式與太 巴塱地名做連結。

    資料來源 : 太巴塱部落網頁 石忠山/太巴塱部落志

    「太巴塱國民小學」創立於民國前12 年(西元1900 年) 7 月5 日 至今,從清朝年間日據設立「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班」開始,依時序改名更迭為:

    1. 1904 年「太巴塱公學校」四年制
    2. 1917 年「太巴塱番人公學校」
    3. 1920 年於鳳林設置「鳳林分班」
    4. 1921 年「台灣公立太巴塱番人公學校」
    5. 1922 年「太巴塱公學校」
    6. 1924 年「太巴塱公學校」由四年制改為六年制
    7. 1926 年改名為「富田公學校」,1928 年由「田中藏吉」接任校長
    8. 1941 年「富田國民學校」
    9. 1945 年(民國34 年)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北富國民學校」,武士魁擔任光復後第一任校長
    10. 1948 年於東富村(加里洞  )設置加里洞分班
    11. 1953 年於西富村(馬佛)設置西富分班
    12. 1968 年(民國57 年)9 月,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13. 改制為「北富國民小學」

    14. 1994 年(民國83 年)9 月,在時任校長李來旺先生(帝瓦伊.撒耘)及部落地方士紳的奔走、爭取,終於於民國83 年9 月奉准以原住民部落之傳統地名Tafalong 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民小學」

    1. 1945年11月-1946年4月武士魁擔任光復後第 1 任校長
    2. 1946年4月-1947年8月江宗超接任校長
    3. 1947年8月-1948年8月劉學照接任校長
    4. 1948年8月-1950年3月林石和接任校長
    5. 1949年6月-1948年8月林利生接任校長
    6. 1950年3月-1956年11月王步融接任校長
    7. 1956年11月-1962年9月呂熙平接任校長
    8. 1962年9月-1968年12月沈奇棟接任校長
    9. 1968年12月-1978年7月劉瑞焜接任校長
    10. 1978年8月-1985年7月邱瑞廷接任校長
    11. 1985年8月-1993年7月張清傳接任校長
    12. 1993年8月-1997年2撒耘接任校長
    13. 1997年2月-2003年7月黃阿德接任校長
    14. 2003年8月-2010年7月張宏政接任校長
    15. 2010年8月-2016年7月林萬男接任校長
    16. 2016年8月-2019年7月謝明生接任校長
    17. 2019年8月迄今 劉從義接任校長

    日據時代,在花蓮縣最早設立的學校是花蓮市明禮國民學校,然後是太巴塱部落,創校時稱番人國民學校。

    當時有的人想讀書,有的人不想讀書,不想讀書的原因是因為家裡没有多餘的人手下田耕種及放牛,所以没有人肯自動上學,因此來學校的没幾個人,於是學校的老師及警察大人會到有學齡孩童的家中強迫他(她)們到學校,有許多人怕被抓去上課而紛紛躲起來。在當時有一名日本老師新派到太巴塱番人學校教書,為了歡迎這名老師,Karo˙Inih頭目召集部落的人舉辦misarakiyaw歡迎會迎接他的到來。

    歡迎會在晚間由部落婦女跳舞舉行,晚會進行到很晚,日籍老師累了要休息,頭目就派人陪同回宿舍(現今陶藝教室)。不一會兒有人敲門,日籍老師不疑有他便起身開門,說時遲那時快,喀嚓一聲人頭隨即被砍落,目繫者描述當時見到一群人絛地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在喊叫,尚在歡迎會場的眾人便往喊叫的方向跑去探究竟,卻見地上有一具没有頭顱的屍體,當場嚇儍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發生這起事件?耆老說應該是忌妒太巴塱部落的人,為了讓日本人對太巴塱部落產生誤會所為。就在大家驚嚇、慌亂而議論紛紛時,頭目請部落的兩位階層幹部Ka`ti˙Lo`oh及Mayaw˙Lo`oh(兩人為兄弟)先向日本警察官員報案並解釋此事非大巴塱部落人所為,隨後再帶領兩兄弟、部落青年及日本警察官員沿著血滴方向追查,血滴一路朝向荖溪方向再向上至cikasoan(七腳川)為止。為了要再確認,部落年青人及日本警察日夜監視、巡查此處動靜,直至確定後日本人就將cikasoan部落用電圍籬圍起來處理。因為這起事件,日本警察原本欲將Karo˙Inih頭目判死刑,經Ka`ti˙Lo`oh及Mayaw˙Lo`oh兩兄弟力陳才免除其死刑,日本人遂將頭目的職位改由兩兄弟擔任。

         事件過後,日本人在太巴塱國小的校園內立碑來紀念方來即慘遭殺害的日籍老師,日後,校園建築不斷改建而將當時的紀念碑處蓋了廚房,紀念碑至此隨著物換星移而被移除、遺忘……。(有此一說認為那名日籍老師根本尚來不及開始任教即被殺害,所以移除紀念碑)

                       (故事由太巴塱耆老萬文忠先生口述)